教师获奖项目
1. 汪新建、吕小康,“作为惯习的潜规则--潜规则盛行的文化心理学分析框架”,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
2. 李强,“心理疾病污名影响研究与展望”,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
3. 王星,“师徒关系合同化与劳动政治--东北某国有制造企业的个案研究”,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
4. 关信平,“农民工参与城镇社会保障问题:需要、制度及社会基础”, 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
5. 周详,2008-2010年度天津高教研究优秀成果优秀奖(2010年)
6. 姚琦,“对新员工入职期望变化的一项纵向研究”,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
7. 汪新建 ,“西方家庭治疗理论的新进展研究”,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
8. 管健,“社会表征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对莫斯科维奇《社会表征:社会心理学探索》的解读”, 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
9. 周详,“高效学习:专注与情绪干扰抑制的脑认知功能”, 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
学生获奖情况
(一)百项工程获奖
1. 新型农村养老社会保险绩效评估-以某某省试点县为例,田栋,一等奖,2010
2. 以认知效果及情感体验为中心的PPT课件呈现方式研究,王文超,优秀奖,2010
3. 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研究——以天津市“半边天家园”建设为例,赵琼玉,优秀奖,2010
4. 宗教文化产业化对宗教信仰变迁的影响——以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为例,孙泽江,三等奖,2010
5. 关于当代中国综合性高校塑造绿色校园的研究--以南开大学等6所典型高校为例,王朦,优秀奖,2010
6. 高等院校本科阶段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与发展,韦奥,三等奖,2010
7. 第三部门成为大学生就业新思路的可行性研究——以天津为例,邓吉尧,三等奖,2010
8. 决策者人格对国际关系变动的影响研究——以中美关系为例,李文婷,二等奖,2010
9. 当代青年对房子之于婚姻的态度调查及心理动机分析研究,赵慧欣,二等奖,2011
10. 决策者政治动机对外交政策变动的影响研究——以奥巴马为例,李文婷,二等奖,2011
11. 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现状调查,刘洪志,优秀奖,2011
12. 农村征地过程中的权力运作—以秦皇岛市某地区为例,祖志国,三等奖,2011
13. 探析蔬菜“卖贱买贵”现象及其形成原因——基于社会学与经济学综合视角下的分析研究,朱筱煦,三等奖,2012
14. 基于函数型数据分析研究通过社交场景的眼动实验研究孤独症儿童对于人和动物的注意偏好,于滢,二等奖,2012
15. 对大学生下乡短期支教过程中教学方面问题的探究,王源,三等奖,2012
16. 关于维权型农民工NGO运作模式的调查研究——以北京为例,张淑贞,优秀奖,2012
17. 以需求为中心的社区养老模式建构——基于河北某市两类社区的比较,谷从容,三等奖,2013
18. 医生行为“潜规则”的社会学研究,王晓,三等奖,2013
19. 关于大学生对现有评教体系中学生打分情况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李昂,优秀奖,2013
20. 医生行为“潜规则”的社会学研究 , 王晓, 三等奖 ,2014
21. 以需求为中心的社区养老模式建构—基于河北某市两类社区的比较,谷从容,三等奖,2014
22. 关于大学生对现有评教体系中学生打分情况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李昂 ,优秀奖,2014
(二)国创项目获奖
1. 从象牙塔走向社会——以天津为例的蚁族群体研究,马婷婷,优秀奖,2011
2. 家庭成员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家庭权力及情感关系的影响,徐毓,一等奖,2011
3. 当代中国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改革研究——兼论南开大学多校区办学模式对策,张濛,二等奖,2012
4. 林业碳汇项目中促进农民增收的模式研究,崔诗情,一等奖,2012
5. 转型期女性农民工维权现状的代际比较——以河北省某皮革厂为例,马征,一等奖,2012
6. 当代校园青年男同性恋群体日常互动研究,袁兆宇,二等奖,2012
7. 医生行为“潜规则”的社会学研究 , 王晓 , 三等奖 ,2013
8. 以需求为中心的社区养老模式建构—基于河北某市两类社区的比较,谷从容,三等奖,2013
9. 关于大学生对现有评教体系中学生打分情况的意见和建议调查 , 李昂 ,优秀奖,2013
10. 林业碳汇项目中促进农民增收的模式研究 , 崔诗情 , 一等奖 ,2014
11. 当代中国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改革研究—兼论南开大学多校区办学模式对策, 张濛 ,二等奖 ,2014
|